今年清明小长假,483.7万人次游客造访贵阳,贡献了296110万元旅游收入;相比2018年,游客人数增长26.59%,旅游收入增长32.61%。而2018年清明小长假,贵阳的游客量和旅游收入也分别实现同比增长29.89%和32.91%。
数据统计显示,近两年来,贵阳市各大假日旅游收入增幅都在30%以上,假日旅游市场已经成为带动贵阳旅游持续“井喷”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假日旅游市场火爆的背后,正是贵阳市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以生态为特色的世界旅游名城取得成效的逐一显现。
品牌效益 “爽爽贵阳”品牌名声在外
清明节前,携程根据大数据统计的目的地城市,评选出了清明节十大人气旅游城市,贵阳名列其中。而在2018年各大旅游城市榜单评选中,贵阳更是频频上榜:连续四年荣获全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殊荣,上榜2018年全球避暑名城榜单第九位,荣获“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2018年度《中国国家旅游》最佳优质旅游城市称号,“中国·贵阳避暑季”荣膺“2018中国最负盛名十大节庆”称号……“爽爽贵阳”城市品牌名声在外。
“去年暑假带孩子到贵州旅游,贵阳凉爽的夏季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今年清明假期,我们再次选择到贵阳旅游。”来自扬州的游客胡志国是第二次造访贵阳,他说,近两年贵州省和贵阳市的旅游宣传力度很大,很多江苏的亲友都知道贵阳天气好、生态好,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清明节这三天,我们去了天河潭景区、青岩古镇和孔学堂,别致的风景和独特的文化让我流连忘返。”胡治国说,他会推荐朋友来贵州游玩。
近年来,贵阳积极整合全市旅游资源,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地毯式宣传推介,不断提升贵阳城市品牌形象。2018年,贵阳市不仅在重庆、杭州、广州等地举办多次旅游专题推介会,还走出国门赴巴西、哥伦比亚、俄罗斯、瑞士、德国等地召开旅游推介会,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为了进一步彰显“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品牌魅力,还在《中国旅游报》《贵州日报》《贵阳日报》以及今日头条、多彩贵州网等新闻媒体平台推出形式多样的专栏和专题报道,编印贵阳风光中国传统山水画集《黔山撷影》等。
此外,贵阳加大力度,推出针对性很强的优惠政策,吸引八方宾客,如针对江苏省居民推出45天“多彩贵州·寻亲之旅”旅游优惠政策;针对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湖南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等10个夏季高温城市所在省(区、市),推出76天专项旅游优惠政策等。
同时,创新营销方式,采用线上线下营销结合的模式,与百度、腾讯、新浪等知名电商企业开展系列贵阳旅游营销活动,进行形象广告投放,安排“爽爽贵阳”走进直播门专题访谈等活动。
交通效益 便捷路网成就热门旅游城市
据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统计显示,这个清明节来自成都、重庆、昆明、长沙以及贵州其他市州的自驾游游客,是我市清明小长假旅游市场的主力军。曾经阻碍贵阳发展的“黔路难”,如今已变得大道通途,喜迎八方来客。
“自驾到贵阳来,路好开,景好看。”来自广西防城港的自驾游客卢成新说,贵州和广西是近邻,但是风景和风情各不相同,这一路开过来,风景的变化让自己感觉很好,“我们专门自驾去看了六广河特大桥,真是非常震撼。”
“清明节期间,我们开车去了开阳十里画廊,景色非常漂亮,农家乐的菜也十分好吃。”来自长沙的邹先生说,贵阳路网建设到位,在贵阳的几天自驾去各个景区或者郊区游玩,路都很好走。
交通网络的便捷,不仅带来自驾游的滚滚客流,还带来了更多的高铁游客。“昆明到贵阳只需要两小时,对于三天小长假来说,这个距离刚刚好。”带着孩子坐高铁到贵阳旅游的昆明游客李鑫说。
数据统计显示,清明小长假期间,贵阳火车站、贵阳北站、贵阳东站共发送旅客439539人次,其中来自成都、重庆、昆明等地的旅游、探亲流占比最大。
设施效益 配套升级提升游客满意度
旅游收入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旅游配套的不断完善与升级。今年清明节期间,贵阳市出租率在60%以上的酒店,是以凯宾斯基、贵阳诺富特等为代表的高端酒店,并且在假期中未发生任何旅游安全事故。贵阳市在完善旅游配套、提升旅游消费水平和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方面,可谓成效显著。
“贵阳市景区建设很不错,虽然游客多,却仍井井有条。”来自成都的游客喻刚说,天河潭景区虽然一早就人山人海,但景区秩序还是很好。
“吃得好、住得好,我们都很愉快。”来自杭州的刘华华一行告诉记者,在贵阳的三天,她们吃了很多美味小吃,对丝娃娃和酸汤鱼评价甚高。
据了解,贵阳市近年来不断提升和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要素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吃”方面,将丝娃娃、酸汤鱼等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住”方面,引进索菲特、凯悦、万豪、喜来登、希尔顿、凯宾斯基、雅高等国际知名品牌酒店集团共计14家酒店,全市避暑度假精品酒店也已达53家;在“行”方面,龙洞堡国际机场跻身千万级大型繁忙机场,渝贵铁路、中环、BRT快速公交系统、轨道交通一号线开通运营,开通旅游客运车辆3000余辆;在“游”方面,科学整合全市旅游景区产品、旅游交通配置、游客集散服务中心等相关要素,积极开发一批具有贵阳特色的一日游旅游产品线路;在“购”方面,组织举办“贵阳礼物”贵阳伴手礼评选活动,9家旅游商品店获得“贵阳市旅游购物场所示范点”。
产品效益 全产业融合丰富旅游市场
“在贵阳的每一天都很精彩。”清明节期间,都匀游客陈璇在贵阳参加孔学堂国学活动,又到乌当区马头村观看布依族传统婚俗礼仪“座夜宴”展示表演,吃到了正宗的“庖汤饭”,还泡了温泉,“贵阳玩的太多了,五一节我们还要来。”
“如今贵阳四季有活动,消费全天候的旅游产品脉络已经基本成型。”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贵阳市依照四季特征,打造了春季“赏花季”、夏季“避暑季”、秋季“多彩季”、冬季“温泉季”,形成了春天赏花踏青,夏天避暑疗养,秋天农业采摘,冬天温泉养生的“爽爽四季”特色旅游产品体系,通过这些丰富的旅游产品,让贵阳旅游市场实现“淡季不淡”。
此外,贵阳还通过旅游与农业融合,推出南山驿站、乡愁贵州等富美乡村旅游景区;与文化融合,推出方舟戏台、孔学堂、阳明文化产业园、多彩贵州城等项目;与体育融合,开发漂流、水上运动、骑行探险、滑翔伞、徒步等系列高端户外拓展项目;与大健康融合,打造振华万象温泉、枫叶谷温泉、乐湾国际温泉、新萝温泉、四季贵州温泉等一批温泉康体养生度假旅游区;与特色小城镇融合,将花溪高坡、南明永乐、乌当羊昌、开阳禾丰等精心打造成文化生态吸引力强、旅游服务功能完备、环境秩序优化的特色旅游小城镇。该负责人表示,通过“旅游+”融合发展,贵阳市的旅游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延伸的产业链和催生的新业态也将大幅提升旅游业综合效益。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