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旅游线路 主题旅游线路

当年的洛克,他就是这样感受长海子的美吗?  

喀纳斯旅游常识2019-06-26
[导读]当年的洛克,他就是这样感受长海子的美吗?  

  走近寺庙主殿,几个喇嘛正坐在门口边摇晃着脑袋边背着经书,神情如同小学生,可爱极了。进入大经堂,主殿为二层楼结构,中间部分挑空,显得高远空旷。整个大殿一共使用了80根支柱,建筑材料多为木材,不知道是不是就地取材的缘故,还是为了方便雕刻。顺时针边走边欣赏,我们都感叹那精细纷繁的雕刻艺术。殿堂的柱饰、梁枋、斗拱、门饰、佛龛、法台、佛像、背光、飞檐、窗棂、回廊栏板等等,几乎每一寸可利用的木块上,无不留下雕刻者精湛的艺术。我想,那里面应该有很多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只是宗教文化的差异,我们无法深入精髓。 

当年的洛克,他就是这样感受长海子的美吗?  

  相邻的山坡上是康坞大寺的遗址,经过浩劫的残垣断壁仍然顽强矗立着。一群灰色的飞鸟在上面盘旋着,加上阴翳的天空和乌色的云,更显历史的沧桑感。当年,洛克眼中的美丽和辉煌早已不在,不知道后来他是否知道康坞大寺的不幸?是否为此不胜感伤?  我、都行、在路上、许诺走到它的跟前,正在无限感伤的时候遭受到蚂蝗的侵袭,一只小蚂蝗甚至钻到都行的腋下,发现时已经被狠狠咬了一口。我们只好快速撤到寺里,火烧盐泼,手忙脚乱地从手上、鞋子里、小腿上一共抓出十来只小蚂蝗。   好客的喇嘛给送上暖暖的酥油茶,甜甜、金子、许诺她们大口大口喝着,我永远无法习惯那样的重口味,婉拒了他们的热情。   

当年的洛克,他就是这样感受长海子的美吗?  

木里尽管想把康坞大寺打造成旅游的门面,但却没有一个可以供游客吃饭的地方,我们只好前往下一站长海子。   长海子又叫寸冬海子,当年洛克把这里比喻作“上帝的花园”。海子边是肥沃的草地,许多地段被开辟成牧场。这时候天气逐渐变冷,不少牧场已经转场,空无一人。   在一处宽阔的草地建有几座木屋,门前停了几部越野车,这是当地牧民的接待站。走到湖边,低压的云层使得湖面的色彩单调平淡,这时,几只鸟儿被惊起,突然从草丛里跃起,扑棱棱地飞向天边。   我见过藏区的不少高原湖泊,长海子是最有特点的,它拥有无数的“浮岛”。那些“浮岛”其实是湖水中漂浮着的一个个草甸。而这和湿地草甸不同,湿地草甸是固定生长,而长海子的草甸是漂浮移动的,每天都有不同的造型。因此,长海子每天都有不同的风景,这或许是洛克发出内心由衷赞叹的主要原因吧。   

当年的洛克,他就是这样感受长海子的美吗?  

长海子其实也不长,我们驱车向前没走多久就到了头。折回来再找高点俯瞰海子,有一处地点最佳,整个岩礁高坡伸进湖心,两边都可以看到曲折宽阔的湖面无尽延伸。只不过这里海拔3600多米,还要爬上数十米高的斜坡,难度系数颇大。  我能想象,如果阳光灿烂,在七月花开的季节,在湖边搭个帐篷,睡在帐篷里闻着花香和青草的味道,听湖面上得草甸缓慢移动的声音,那该是何等的惬意呢?   当年的洛克,他就是这样感受长海子的美吗?   木里-木里大寺-泸沽湖 行程320公里   一个矮小、面色白皙而满布皱纹的老者静坐在一张椅子上。在幽暗的背景下是一个静止不动的身影。仿佛是用明暗对比手法绘制的一幅褪了色的古典肖像画。假如真有这样一幅画出脱于现实的话,那就是它了。一种流溢着古典风格的庄严衬托着整个画面。   ――詹姆斯希尔顿   到木里,木里大寺是非去不可的。   

当年的洛克,他就是这样感受长海子的美吗?  

但如果事先我确切知道从县城到木里大寺要走110公里的烂路,而不是事先自以为是的70 余公里。然后再到泸沽湖畔还要120公里的不可预知的路况,而不是事先别人告诉我的50公里,我的信心还不会动摇吗?   其实我根本就不该动摇,当年洛克和他的随从牵着骡马带着干粮从丽江到木里,到第一站木里大寺见木里王他们就走了11天。   

当年的洛克,他就是这样感受长海子的美吗?  

去木里大寺有两条路,一条是昨天去康坞大寺方向再向左分路,另外一条是新路,方向相反,沿着理塘河一路向北。我们选择了新路,但路况比想象中还要差,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碎石土路,有车过往,扬起漫天的灰尘。   我们的时速几乎都在30km以下,晃晃悠悠颠簸了两个多小时,接到成都朋友的电话说地图上找不到木里大寺到泸沽湖的路,这时有人动摇了,想放弃木里大寺。我和都行态度坚决,这样的地方,今天错过了,也许一辈子就错过了,那肯定会是一生的遗憾。   我们的坚持得到回报,车行离木里大寺还有大约30多公里的一个电厂附近时,阳光露出了灿烂的笑脸,我们终于看到了一大片湛蓝湛蓝的天!而在这里,我们还享受了一段短暂的水泥路,心里舒坦极了。   越行越近,在一拐弯处看到一辆小车停在那里,一问木里大寺已经只有二十公里的路了,他们却只能因为前面糟糕的路况而止步,的确令人惋惜。   

当年的洛克,他就是这样感受长海子的美吗?  

这时候越野车的优越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几个大水坑从容而过,整辆车就灰头灰脸了。   不久,我们就看到左边半山坡上的寺庙建筑群,无疑,那就是我们的目的地――木里大寺。   然而看山跑死马,十几公里的转山路不知道转了多少个弯。千转百回之后,总觉得下一个弯口就会看到那座金碧辉煌的寺庙,结果总是落空,直到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木里大寺的跟前。   许多年前的一个下午,我看到洛克当年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文章所用的两张木里全景的照片,其中一张是远眺理塘河谷的壮丽景色,木里大寺像一个白色的亮圈,影影绰绰地斜放在半山坡上;另外一张是大寺挺拔屹立的近景,说明文字写道:“虽然没有北京皇宫那种宏大巍峨的气势,但木里王宫殿的正门高耸,依然显示着王权的神圣与威严。”   

当年的洛克,他就是这样感受长海子的美吗?  

现在,在我眼前的木里大寺显然比以前“小气”很多,80多年前的那些建筑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现在的木里大寺几乎是全新的。在一处灰黑色的废墟跟前,一位年老的喇嘛告诉我,这是当年木里大寺大殿的遗址。灌丛和树木从里面生长出来,虽然破败,但在此可以俯瞰整个河谷,威严肃穆犹在。   当年,洛克风尘仆仆来到金碧辉煌的木里大寺觐见木里王,一睹他的风采。他在游记中写道:“我进去时他站了起来躬了一下腰,并示意我坐到放着不少木里珍宝的一张小桌旁的椅子上,他也在面对着我的一张椅子上坐下来。我无法看清主人的面容,因为他背对着敞开的窗户,而我脸上的表情都被他一览无遗。”当年的洛克,他就是这样感受长海子的美吗?     


这和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主人公康维觐见活佛的情景异曲同工:“一个矮小、面色白皙而满布皱纹的老者静坐在一张椅子上。在幽暗的背景下是一个静止不动的身影,仿佛是用明暗对比手法绘制的一幅褪了色的古典肖像画。”   希尔顿在书里描写的喇嘛寺,与洛克当年描写木里大寺也几乎一致,喇嘛寺处在深山陡峭的半山坡上,当地多民族聚居的峡谷里,盛产黄金……“洛克镜头中的木里王宫,处于一片空谷中,宁静而从容。”希尔顿构思香格里拉时,从这些照片中吸取了描绘空谷居民的灵感。   洛克写道:“由于大部分领地都是山区,可以耕种的田地极少。大约有22000名谦卑的臣民。木里是由340间房屋组成的喇嘛寺庙,有700个喇嘛。其他相距几座山的地方还有两座喇嘛寺,木里王在这3处寺庙轮流居住,每个地方住1年……”洛克笔下的一切,都让希尔顿着迷,他笔下的香格里拉几乎克隆了洛克笔下的木里王国。  

当年的洛克,他就是这样感受长海子的美吗?  

 因为担心蚂蝗的袭击,我没有走进旧址,转到后来新建的大寺。   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喇嘛已经下课了,大寺内几乎没有什么人,四周一片寂静,人在其中不由得感到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   时间在这里无处可寻,我们好奇地四处张望,不时用相机记录下我们的所见所感。这时,两个青年喇嘛走了进来,他们小心翼翼地收拾挂在佛像上的白色哈达。随后,有几个藏民走到门口,他们和喇嘛用藏语轻声细语交谈着,然后双手合什,躬身接受哈达。   

当年的洛克,他就是这样感受长海子的美吗?  

一切仿佛离我们很远,屋外,阳光不时从云层中探出头来微笑着,一个年老的女人正沿着转经筒边走边念念有词,我注视她很久了,似乎从我们到来后她就没有离开我的视线。忽然,我听到有念经文的声音传来,闭上眼睛聆听感觉尤为空灵,让我恍惚回到了很久以前。屋顶上有几只小鸽子扑棱着翅膀打破了暂时的宁静,一切又回到现在。我想,若干年后,我依然会记住此时的片刻感动。   晚上9点,我们终于抵达泸沽湖畔。这120公里的路程,我们走了足足5个小时。 


  六点整被闹钟叫醒,收到子非鱼的短信:外面一片漆黑,我们还起床吗?回了一句:自己看天再决定。   我们昨晚住的是大洛水村,8年前我曾经路过这里,当时这里叫“大落水”,没几户人家,现在俨然成了一个旅游小镇,沿湖的客栈、酒吧、工艺品店一家挨着一家,若不是有这么一个漂亮的湖摆在眼前,一恍惚还以为到了丽江呢。至于为什么要把“落”改成“洛”,我不得而知。   唯一不变的是泸沽湖的景色,还是一如既往的迷人。清晨,泸沽湖沐浴在粉红色的晨光当中,显出难得一见的静谧。我把三脚架支在湖边码头边,一边看着游人坐着猪槽船前往湖心的小岛,一边漫不经心按下快门。  当年的洛克,他就是这样感受长海子的美吗?  


 划船的大都是身着民族服装的摩梭族女子,偶尔也有几名男子。摩梭族是母系社会,实行母系家长制,女子在每个家庭占绝对主导地位。不时有旅游大巴过来,鱼贯下来一批游客,然后急匆匆上了船。   蓝天白云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上,湖面的色彩丰富了起来,并随着阳光云彩的变化而变化。湖面上漂浮着一些白色的小花,弯曲的茎部在水底里清晰可见。当地有人说这种花叫“水性杨花”,似乎有点意思,但真实性令人怀疑。

当年的洛克,他就是这样感受长海子的美吗?  

我想大抵是某个失恋的男子来到泸沽湖旁散心时,想到那负心的女友悲天悯地,这时,这些花儿刚好在他的视线之内,他的脑海里突然就跳出“水性杨花”这个词来,于是故事这么流传成传说。



打印

其他喀纳斯旅游常识文章

消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