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旅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竭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陕西省内旅游、国内旅游以及国际接待旅游产品;定制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振兴农业考察旅游、企事业单位团建游;提供自助旅游、团队旅游线路策划设定;提供酒店预订、旅游包车、导游委派等;代定机票、火车票、大巴、轮船等各种交通票务;承办各种会议、展览、专业团体考察、学术交流、商务活动等。我们将随时欢迎您的光临指导。
◎旅游出行风险提醒之三:旅游避“坑”指南
近期,部分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搜索、自媒体直播等渠道进行旅游产品虚假宣传,推销“不合理低价游”产品;还有一些在不具备相关资质的情况下,以各种名目违规经营团队游;更有甚者借旅游之名实施非法集资,严重侵害了游客的合法权益。为助力游客提高对旅游“陷阱”的辨别能力,特此发布旅游避“坑”指南,引导游客理性消费,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避“坑”指南之一:虚假宣传
案例一:张某在某社交平台发帖寻找去某地旅游的“旅游搭子”,很快小A私信她,并自称在当地有朋友可以帮忙预订酒店,价格优惠,需要提前支付1500元定金,张某遂通过微信向其转账。出发前一天,张某无意间发现小A也在发帖寻找前往某地旅游的“旅游搭子”,并且时间安排与她们重合,张某感觉上当受骗,要求小A退还定金,才发现已被小A拉黑。
案例二:游客李某通过某自媒体平台添加了自称是旅行社工作人员的王某的微信,报名参加了团队旅游,王某称因名额紧张需支付2000元定金,李某即通过微信向王某个人转账,随后王某就失联了。李某觉察不对,与旅行社取得了联系,方才得知王某已于几个月前离职。
“坑”在哪里?随着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通过网上搜索购买旅游产品。有些不法商家为获取不正当利益,往往会在“搜索引擎”“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自媒体账号”中夸大其词、隐瞒真相,发布不实信息,欺骗、误导游客添加微信,向其私人账户转账。
如何避“坑”?建议广大游客通过合规的在线旅游平台等预订旅游产品,购买时可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查询旅行社名称和资质,并核对与付款发票信息是否一致,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网页上的宣传,不轻易向个人转账支付定金等款项,避免造成维权困难。
避“坑”指南之二:无证经营有风险
案例一:游客刘某在某搜索引擎搜索旅游产品时,看到自称刚从某地旅游回来的游客发表的一篇图文并茂的旅游攻略,其参加的“纯玩无购物”5日游旅行团仅花了1000元,发文者还“热心”地留下了带团“导游”的联系方式。刘某随即联系了该“导游”进行咨询,并以相同的价格参加了5日游。但在实际行程中,“导游”以景点限流为由,将大部分时间安排在购物店购物,之前承诺的美景美食根本子虚乌有。经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调查,该“导游”及其所谓的“旅行社”均为无证经营。
案例二:游客戴某通过某网络平台结识自称“旅游定制师”的王某,在王某的游说下,戴某定制了X市豪华4日游产品,并约定了具体行程,指定“资深旅游达人”带团。旅游过程中,戴某发现实际行程与约定严重不符,“定制”的4个参观游览项目“丝绸博物馆”“酵素工场”“文化展示中心”“民俗村寨”实为购物店,不购物该“旅游达人”就恶语相向。行程结束后,戴某向当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投诉,经调查,戴某参加的旅行团和所谓的“资深旅游达人”均为无证经营。
“坑”在哪里?不法商家采取各种名义包装宣传旅游产品,通过搜索引擎、直播带货等方式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销售旅游产品,或以“旅游搭子”“定制师”“向导”“俱乐部”等名义招徕游客,在没有相关资质情况下经营团队游。
如何避“坑”?建议广大游客在购买团队旅游产品前,先核实企业是否具备旅行社业务经营资质,相关资质信息可通过文化和旅游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文旅之声”或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查询。
避“坑”指南之三:不签合同无保障
案例一:游客刘某在某网站搜索旅游线路,报名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国庆黄金周五日游”,团费800元,未签订书面旅游合同。行程中,旅行社擅自转团,随意变更旅游行程,带领游客前往购物场所购物。5天行程下来,景点没去几个,大部分时间被困在购物店里,钱没少花,还没玩好,旅游体验非常差,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案例二:游客杨某一家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费用共计10000元,旅行社开具了一张收据,未与杨某签订旅游合同。行程中,承诺的四星级酒店没有兑现,导游擅自安排自费项目,诱导游客购物。杨某向当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投诉,由于双方没有签订旅游合同,导致难以维权。
“坑”在哪里?购买旅游产品时,若未与旅行社签订书面旅游合同,或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交通、住宿、餐饮、自费项目等重要内容,会导致法律责任不明确,遇旅行社擅自变更行程、增加购物环节、转团拼团等问题,游客权益难以保障。
如何避“坑”?建议广大游客购买团队旅游产品时,规范签订合同,推荐优先使用电子合同,重点关注合同中的企业信息、产品价格、服务内容、行程安排、附加费用、退费条件、拼团转团规则及违约责任等。
避“坑”指南之四:不合理低价存隐患
案例一:近期,某网络平台上出现“去某地旅游每人补贴3169元”的消息,声称官方正在发放“政府补贴”,游客花费499元,就能享受6天5晚的“深度游”。不仅贴上一张某地政府的“红头文件”的截图,还打出了“两人同行再减200元,限量50份”的推广促销广告。经调查,当地并没有所谓的“政府补贴”,该信息为谣言,实为“不合理低价游”。
案例二:游客王某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199元某地4天3晚旅行团,4天时间里被带去7个购物店,导游夸大银饰、“蛇毒药”的功效,声称“银离子可以杀死几百种细菌”“真丝被对预防甲流、新冠有好处,可以治疗风湿病”等,诱导、强迫游客购物。王某通过媒体将此事予以曝光,经当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调查核实,该旅行团为“不合理低价游”。
“坑”在哪里?为吸引游客报名参团,一些商家以“政府补贴”“企业赞助”“平台特惠”等名义,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组织团队游,在旅游行程中,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游客购物。“低价游”背离价值规律,低于经营成本,其逻辑不是提供旅游服务,而是通过连哄带骗让参团的游客不断消费。在此过程中,就会出现强制购物、缩减景点游览时间等陷阱,游客一旦参团,自身的合法权益就很难保障,也会影响旅游体验。
如何避“坑”?建议广大游客在选择团队旅游产品时,可事先通过正规渠道查询飞机票、火车票价格,查询旅游目的地酒店、景区门票价格,做到心中有数,谨慎选择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旅游产品,避免因“不合理低价游”造成的服务质量问题。
避“坑”指南之五:免费旅游藏陷阱
案例一:张阿姨退休后赋闲在家,在朋友的推荐下参加了某公司组织的老年免费旅游团。途中,某公司人员带老人们体验免费的康养服务,并趁机推销其“理财产品”,并称“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高,充值还可以赠送旅游和理财积分,使用积分可购买食品、药品等产品。张阿姨在工作人员巧舌如簧的游说下,购买了10万元的“理财产品”。前几次如约返利后,张阿姨又不断加大投入。后来该公司“跑路”,张阿姨的投资血本无归。经查,该公司以“免费旅游”为幌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案例二:某保险公司为“回馈”老客户,推出“买保险送旅游”促销活动,承诺购买5万元保险即送“6天5夜纯玩豪华双人游”。在保险销售员的推销下,沈某和老伴购买了保险并参加了保险公司安排的旅游活动。沈某和老伴发现,保险公司所谓的“6天5夜纯玩豪华双人游”实际是“纯购物团”,到处转购物店,老两口因此额外又花了不少钱。经查,该保险公司涉嫌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
“坑”在哪里?目前,市场上存在以旅游为名的非法集资行为,具有高额利润诱惑、隐蔽性强等特点,目标客群多为中老年人。以免费或低价旅游为诱饵,诱导消费者购买保险、理财产品或充值投资,承诺的“高额回报”违背市场规律,背后暗藏投资风险。
如何避“坑”?建议广大游客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培养正确投资理念,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避“坑”指南之六:购物消费要理性
案例一:李某是个旅游爱好者,在某网络平台观看直播时,看到某店铺销售旅游产品价格低廉,李某未详细了解就贸然下单,在不确定自身具体出行日期的情况下,提前以较低价格囤购了大量机票、酒店、景点门票、旅游线路兑换卡等旅游相关产品和服务。因网络平台未在醒目位置对使用规则限制进行提示,李某未留意约束条款,囤购的这些产品中,有的代金券只能当天使用,有的酒店难以预约,有的限制了景点的游览时间,有的联系不上商家……既白白造成资源浪费,又为自身带来经济负担。
案例二:王某到某市旅游期间,在搭乘出租车过程中,出租车司机搭话说可以不收车费带其到各个景点游览,但需要到“旅游中心”购买游览套票,由“旅游中心”安排“专人讲解”。于是,王某随车到“旅游中心”购买了显示包含多个景区门票的168元游览套票。在游览过程中,王某发现,许多景区都免费开放,且不需要预约。所谓的“专人讲解”也是有名无实,不但不做讲解,还不断带王某进入购物店消费,游说其购买商品。
案例三:张某在小区物业公司的推荐下,报名参加了一个四天三晚的旅游团,团费500元。途中,张某被导游带去一家销售厨具的购物店,店家声称所售厨具为高端进口产品,现打折促销,价格远低于“官网”售价,并打开在某知名购物网站虚设的网络店铺,向游客进行比价和展示。在店家诱导下,张某花4000余元购买了一套厨具,回家使用后才发现只是普通金属制品,并无店家夸大其词的养生功效,同类商品的真实售价仅为几百元。
“坑”在哪里?部分商家或个人利用信息不对等,向游客推荐所谓的“套票”“通票”,不仅价格远高于市场定价,还为购物店引流。部分游客面对优惠产品套餐时,未经深思熟虑就贸然下单,陷入冲动消费漩涡,实际上该产品并不符合自身需求。部分商家为推销商品,进行虚假宣传,诱导游客购物。
如何避“坑”?建议广大游客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景区门票,选择正规商店或管理规范的市场购买商品,警惕促销陷阱,切莫盲目购物冲动消费,注意留好消费票据,谨慎识别诱导购物行为。
避“坑”指南之七:封建迷信多骗局
案例一:孙某外出游览,在某寺院大门外被一名女子拦住。该女子称,进寺院礼佛,要“烧高香”才能显灵应愿。在花式推销下,孙某花高价在该女子处购买了“高香”。孙某进入寺院后发现,寺院内设有免费赠香处,并贴有告示,倡导广大游客文明礼佛、文明敬香。
案例二:王某在游玩途中,遇到自称“风水大师”的李某。李某注意到王某年龄较大且独自一人旅游,便说王某婚姻存在问题,并通过模糊的预测和言辞,让王某对其“料事如神”的能力深信不疑。随后,王某添加了李某微信,在李某的诱导哄骗下,为转运消灾,累计向其转账几十万元。然而,一番“改运”后,王某的生活未见起色,王某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了诈骗,遂报警求助。
“坑”在哪里?不法商家和个人,在宗教活动场所外,向游客兜售高价香火,采用“算命算卦”“消灾解难”等封建迷信言论欺骗游客。
如何避“坑”?建议广大游客到寺院、庙宇等宗教场所参观游览时,遇到兜售高价香火或算命卜卦之人,应提高警惕,不要轻信迷信言论,避免上当受骗。
避“坑”指南之八:盲目猎奇有危险
案例一:李某关注的旅游博主经常推荐“网红打卡地”,其中一处不对外开放的灯塔引起了她的兴趣。随后,李某决定前往该地旅游打卡。尽管该地被围墙围起来,且设立了“江边极易溺水,禁止翻墙入内”等告示,但是她仍不顾警告,翻越围墙,经由堤坝走近灯塔。岂料突遇江水涨潮,无法沿原路返回,后经救援人员全力救助方才脱险。
案例二:王某前往某主题公园游玩,公园里惊险刺激的过山车在她心里“种草”已久,王某不顾“身患高血压、心脏病或者其他高发疾病,不建议乘坐”的安全提醒,在明知自身患有高血压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乘坐过山车游玩,乘坐过程中晕倒。园区工作人员及时对王某采取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并将其送往医院救治,方才脱离生命危险。
“坑”在哪里?很多“网红打卡地”并非旅游景区(点),往往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设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一些网络平台和“网红博主”为了博取流量,不顾潜在的安全风险宣传、推荐“网红打卡地”,对游客造成了误导。部分游客存在从众、猎奇、侥幸心理,盲信网红推荐,或贸然参与高空、高速、水上、潜水、探险等高风险项目,忽视工作人员安全提醒。
如何避“坑”?广大游客应增强安全意识,不盲目相信部分网络平台推荐的“网红打卡地”,不前往未开发开放、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游玩。谨慎选择高风险旅游项目,不参加自身身体、年龄条件等不适宜或工作人员不建议参加的项目活动。
避“坑”指南之九:警惕“托儿”诱导购高价香
案例一:赵某到某知名**景区游览,刚走到景区入口附近,就被一名自称“香客”的中年女子拦住。女子热情地向赵某介绍,附近某香铺的香“灵验无比”,自己前年来过一次,回去后心愿就实现了,这次是特地来还愿的。在女子的极力劝说下,赵某跟着她来到了那家香铺,被店员推荐了一款价格高达数千元的“高档香”。赵某一时糊涂,便买了下来,后来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案例二:孙某在一个古镇旅游时,遇到了一位自称“算命大师”的人。大师说孙某近期会有“灾祸”,需要买香祈福才能化解。孙某半信半疑,大师见状,又让旁边一位“路人”作证,说这位路人之前也被算出有灾祸,买了香之后就平安无事了。这位“路人”其实是大师的“卦托”,在两人的一唱一和下,孙某信以为真,花了近万元买了香,事后追悔莫及。
“坑”在哪里?香托、卦托往往会伪装成普通游客或“懂行”的人,通过热情搭讪、编造虚假经历、制造恐慌情绪等方式,诱导游客前往特定场所购买高价香。这些场所售卖的香通常价格虚高,质量也难以保证,其目的就是骗取游客的钱财。部分游客由于缺乏警惕性,容易被这些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或是出于祈福消灾的心理,从而陷入骗局。
如何避“坑”?广大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要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推荐和诱导,尤其是涉及到高额消费的情况。对于古村、古镇等场所周边的香铺、算命摊点,要保持理性判断,不要被所谓的“灵验”“消灾”等说法所误导。如果有祈福意愿,应选择正规、合法的场所,并且对商品价格要多加留意,避免因一时冲动而遭受经济损失。遇到可疑人员纠缠时,要及时摆脱并向公安机关求助。
来源: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公众号
版权说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文章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若来源标注错误,转载涉及以及版权等问题,烦请告知,后台将立即删除,谢谢!
因企业规模扩大、市场发展需求,现面向全国诚邀分支机构加盟!诚邀分公司加盟、营业网点加盟、同业批发专线部门加盟、户外游项目加盟、自驾游俱乐部加盟、网络中心加盟、票务中心加盟。每县限门市和分公司各一家,欢迎来电029-8720 0345;029-8720 0337;029-8720 9016;029-8720 9549垂询!
您好,欢迎浏览我社国内游 周边游 西安周边游推荐 滨海度假、草原休闲、山岳探险、乡村民俗、红色旅游、中小学生研学旅游、乡村振兴农业考察旅游、企事业单位团建线路等相关旅游线路,网上报价仅做参考,详情请来电029-8720 0345;029-8720 0337;029-8720 9016;029-8720 9549咨询!
西安新旅国际旅行社地处西安市中心钟楼商圈;是经工商局和文旅局双重审批的一家综合性旅游企业。是中国旅行社协会会员单位,陕西省《质量诚信重点推荐单位》和《陕西省AAA级信誉单位》,西安市旅游局推荐的《旅行社责任保险全国统保示范项目参保单位》,2020年度,2021年度连续获“西安市人气旅行社”。是西安市中小企业协会会员单位。被多家景区评为诚信合作单位,是58同城的诚信商家,欣欣旅游网的金牌网店,同程旅行连锁机构等。
主营国内旅游、外宾接待及西安周边旅游;专业承接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商务考察、会议培训、团建拓展等;其中红色旅游项目涵盖省内外所有景区景点,成功接待并服务过百余家企事业单位。
近年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分支机构80余家遍布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四川、贵州、陕西等地;因企业发展需求,现面向全国诚邀加盟!
旅游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同时又属于轻资产行业,投资小、风险低;简单易学、易上手;没有学历要求、没有经验要求,免费培训、指导!行业门槛低,适合小白创业和二次创业!
欢迎各地的有识之士能加盟到我们团队中来,资源共享、共谋发展!为旅行创造精彩,让游客感动生活;选择陕新旅,走遍全世界!
企业地址:西安市莲湖北大街宏府大厦7层
联系电话:旅游咨询029-8720 0345,029-8720 9016;
联系电话:加盟热线029-8720 0337,029-8720 9549。
消息